摘要:遐园坐落在大明湖南岸,大门朝东,面向大明湖,占地约9600平方米。园内山水迤逦,泉流泠泠,花木扶疏,亭台巧置,有读书堂、明漪舫、浩然亭等古朴建筑。遐园为清宣统元年(1909)山东提学使罗正钧创办山东省立图书馆时所建,原为图书馆的一部分,19...
遐园坐落在大明湖南岸,大门朝东,面向大明湖,占地约9600平方米。园内山水迤逦,泉流泠泠,花木扶疏,亭台巧置,有读书堂、明漪舫、浩然亭等古朴建筑。遐园为清宣统元年(1909)山东提学使罗正钧创办山东省立图书馆时所建,原为图书馆的一部分,1965年分开划归大明湖公园。遐园是参照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而建,建成后因景致清雅,藏书丰富,在当时颇负盛名,曾被称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誉。
今遐园的主入口位于园区东部,为一南北向伸展的游廊。正中门匾“遐园”字,为当代书法家金棻所书。门外北侧,横一石碣,上刻篆书“遐园”二字,由罗正钧于1909年题写。门旁原有楹联“湖山如画,齐鲁好文”,后缺失。进得门来,假山作为障景,顺势坤延至院南侧,山石陡峭,巨石嶙峋,沿石径可蜿蜒登上山顶。山顶有一台,曰“朝爽台”。台上有亭,四面单檐,石质亭柱,曰“风亭”(原名苍碧亭)。从山顶向北俯瞰,园内杨柳垂荫,修竹郁森,丽水虹桥,曲径通幽,韵味无穷,遐园景色尽收眼底。一条小溪绕山而过,在山脚下汇成一片池塘。小溪名为玉带河,源自珍珠泉泉群,由珍珠泉、濯缨泉、散水泉、溪亭泉、刘氏泉等泉水汇聚而成,经曲水亭街,过百花洲,在遐园内曲折蜿蜒形成水景。假山西侧,梧桐蔽日,石径曲折,溪流潺潺。此处有一水榭曰“明漪舫”,因船不能驶进遐园,故造船形亭以象征。明漪舫四周绕以小溪,溪水北流,沿溪西岸,建半壁长廊,长廊北端跨溪架拱桥,拱形若虹,名玉佩桥。桥北为一方塘,植以荷花。塘西廊内南壁上,嵌有传说为岳飞墨迹的石刻《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该石刻是清末时据济南名士杨明诒捐赠的河南南阳武侯祠中的石刻拓片复制而成,草书大字龙飞凤舞,渴骥怒猊,气势豪放,酣畅淋漓。北面墙边修竹环绕中,立有明朝山东巡抚、甘肃天水人胡缵宗书写的《临唐李当涂(李阳冰)小篆谦卦之碑》,李阳冰篆书运笔如蚕吐丝,骨力如绵裹铁。《谦卦》碑原刻久佚,幸有胡氏临作,保存了原刻风貌。由碑向西,穿过一圆门,为建成于1936年的藏书楼,名曰“奎虚书藏”。奎虚书藏向东,经过方塘,有一坐北朝南大厦名抱璧堂,是1939年在海岳楼旧址上改建而成。堂东有假山,山虽小却险峻峭拔,山下临水处刻有“涨渌沜”三字。山上有台名曰“桃笙”,台上有亭翼然,青瓦红柱,六角单檐,名“浩然亭”。小溪潺潺流过假山,汇入大明湖。夏秋季节,登上浩然亭,举目远眺,明湖景色尽收眼底,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鸢鸟掠水,画舫穿行,岸边则微风拂煦,杨柳袅袅。夏秋季节,遐园最有趣味,园内杨柳依依,黄鹂和鸣,清幽雅静,在这里小坐片刻,看湖中轻泛的画舫游艇,诗情画意油然而起。
遐园原为清代科举考场贡院号舍旧址。清廷自1906年开始废除科举制度,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号舍被废弃。当时的山东提学使、湖南湘潭人罗正钧出洋考察后,为效仿西方教育,学习西方科学文化技术,倡议在大明湖南岸利用闲置的号舍建立山东省立图书馆。宣统元年(1909)正月二十五日,山东巡抚袁树勋向清廷递交了《奏东省创设图书馆并附设金石保存所以开民智而保国粹折》。奏折中写道:“齐鲁自古为圣人桑梓之邦,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济南作为省会,却没有设立图书馆,故提请清政府参照其他省及国外,设立图书馆,存储四部善本,兼收列国宝书。同时附设山东金石保存所,收藏本省新出土的金石古物及旧拓精本。”2月20日,奏折获清政府批准。一个月后,由山东提学使罗正钧奉学部札饬主持建设的山东图书馆(附设金石保存所)动工,择大明湖西南隅的前贡院官地七分之一,并仿照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格局建设。当年12月16日,图书馆正式落成,定名“山东图书馆”,另附设金石保存所。建设前后共花费了白银两万两,是座东西长三十八丈、南北长三十丈的园林式文化设施,其园榜曰“遐园”。“遐园”为当时山东省立图书馆的别号,取“白驹空谷”之意,以《诗经·小雅·白驹》中“毋金玉尔音,而又遐心”句中的“遐”字,为图书馆起名遐园。
该图书馆为全国建立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之一。初创时期,读者服务主要是提供馆内阅览,设阅览室、展览室两种。因馆园合一,来馆游人,每人需收铜元二枚购买游览券,阅书者每人收取铜元二枚购买阅书符。以星期二至星期五为男子游览日星期六为女子游览日。到1916年,藏书已达13万卷,成为全国最大的图书馆之。因藏书丰盛,且种类丰富,博得了“历下风物,以此为盛”的赞语。当时,这里还是中国第一所由省级政府创办的博物馆性质的机构山东金石保存所。宣统二年(1910)六月,金石保存所动工兴建,十月落成。次年开馆。金石保存所在山东省图书馆历任馆长罗正钧、王寿彭、王献唐等著名学者的努力下,致力于保护齐鲁文化,经历年陆续收藏,截至1933年7月底,金石保存所藏品已经十分丰富,且多珍品铜器、石刻、钱币、砖瓦、陶器、泉范、陶文、玉器、瓷器、甲骨、乐器、书画、金石拓本等共计16256件。其中包括吴式芬、丁树桢、陈介祺、许瀚、马国翰等名家的旧藏,蔚为大观,尤其以石刻碑帖享誉远近,汉代《为父通作封记》《熹平石刻残石》,北魏《李璧墓志》《孙辽浮图铭》《李谋墓志》等石刻最为著名。
建成之初的遐园,背湖(大明湖)面山(千佛山),古朴典雅,景色宜人。在创建初期即负盛名,与天一阁有“南阁北园”之美誉。园中遍植花木,曲水环绕桥榭相接,湖山相映。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来游历,摘取西晋陆机《悲哉行》中“和风飞清响,鲜云垂薄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的诗句,挥毫写下“和风飞清响,时鸟多好音”的对联,置于院内竹篱门上。园门朝东,大门门额之上嵌有罗正钧篆书“遐园”二字(今石碣放置在园东门外北侧)。园内正中为海岳楼,楼分上下二层,共四大间,为储藏图书之所。其对面亦有一楼曰“宏雅阁”,专贮金石。两楼峙立,又引湖水入馆,通以桥廊,盖仿四明范氏天一阁格局。又有读书堂(阅览室)明漪舫(儿童阅览室)、博艺室(文物字画展室)、汉画室(汉画像石展室)、罗泉堂(历代货币展室)错落园中。楼堂以曲廊相连,又绕以溪流池塘,塘内植荷养鱼虹桥卧波,花木扶疏,园林之胜在清末各省图书馆中首屈一指。
1922年夏天,山东省历史博物展览会选择在这里举办。这个展示齐鲁文化的展览会规模宏大,分历史门、地理门、古物门、教育门、社会风俗门、工商门、农业门七大门类,展品共有五千种,摆放在海岳楼、宏雅阁、读书堂、碧琳琅馆、明漪舫、湖天一角楼、博艺堂等处。国内的教育家、美术家、考古家、收藏家纷纷到场参观,蔡元培、梁启超、黄炎培、袁观澜、张伯苓、张一麐、陶行知等名人亦莅临遐园,出席展览会开幕式,梁启超等还作了演讲,众人在浩然亭合影留念。
1928年,日寇进犯济南,制造“五三惨案”,用炮火轰击城区,遐园亦横遭惨祸。1929年8月2日,山东省教育厅提出“以省立图书馆关系社会教育甚重,非切实地整顿、改良办法不可。”同年,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的何思源派王献唐任馆长。王氏致力于馆务恢复工作,经一年努力,图书馆得以正常运转。这座藏书楼于1935年被拆除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奎虚书藏”楼。
1937年日军进攻济南时,玉佩桥以东建筑再次遭到大破坏。海岳楼、宏雅阁、读书堂、虹月轩等一夜间变作废墟,玉佩桥亦失去了廊厦和精美的木制栏杆。幸运的是,湖天一角楼和博艺堂所在的别院没被波及,落成刚一年的奎虚书藏楼也躲过一劫。1948年济南解放后,遐园得以修葺,消除了战火创伤。1964年开始整修,1965年遐园东半部的园林部分作为独立院落划归大明湖公园。但由于长期战乱,遐园内原有建筑大都残毁,现遐园内仅存建园初期的明漪舫、金丝榭、浩然亭、玉佩桥等少数建筑,山东省图书馆也已迁至新址办公。如今,遐园与原省图书馆保留下来的老建筑“奎虚书藏”又合并在了一起,成为大明湖风景名胜区一处新景点。今日的遐园,小河如带,假山玲珑,长廊通幽,溪流萦绕,依然是济南园林的一颗璀璨明珠。
图片来源:王琴、王啸、陈振
END